二甲基硅油可以涂在 PET 膜上,且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常见,其作用主要围绕改善 PET 膜的表面性能展开,具体如下:
PET 膜本身虽有一定耐水性,但表面仍有微弱极性,长期接触水或潮湿环境可能出现微量吸水。二甲基硅油作为低表面能物质(表面能约 20-22 mN/m,远低于水的 72 mN/m),涂布后能在 PET 膜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层,显著降低水的附着力:
-
水滴在膜表面可形成较大接触角(通常达 110° 以上),实现 “荷叶效应”,减少水分残留;
-
适用于需要防潮的场景,如包装膜(防止内容物受潮)、电子器件?;つぃǜ艟质矗┑?。
PET 膜表面光滑度有限,在收卷、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易因摩擦产生静电或粘连(尤其是多层堆叠时)。二甲基硅油的涂布能:
-
降低膜表面摩擦系数,减少加工时的摩擦损伤(如薄膜分切、印刷时的刮痕);
-
赋予 “防粘” 特性,避免膜与膜之间或膜与其他物体(如胶带、油墨)的不必要粘连,提升使用便利性(例如用于离型膜、标签底膜等)。
PET 膜长期暴露在紫外光、高温或化学环境中,可能出现老化、黄变或被腐蚀。二甲基硅油的化学稳定性优异(耐氧化、耐酸碱),涂布后可在 PET 表面形成一层?;つぃ?/span>
-
减缓紫外光对 PET 分子链的破坏,延缓老化;
-
降低酸碱、有机溶剂等对 PET 膜的侵蚀(尤其适用于工业用耐化学腐蚀薄膜)。
通过控制硅油的涂布量和粘度,可微调 PET 膜的表面质感:
-
低粘度硅油(如 500-1000 cSt)涂布后,膜表面更光滑,光泽度略增;
-
适量涂布可使 PET 膜手感更顺滑,常用于装饰性 PET 膜(如包装用哑光 / 亮面膜)。
-
涂布方式:需采用适合的工艺(如凹版涂布、喷涂、浸涂等),确保硅油均匀成膜;若涂布不均,可能导致表面性能差异(如局部疏水不足、粘度过高导致表面发粘)。
-
附着力:PET 膜表面极性较低,硅油直接涂布可能存在附着力不足的问题,可先对 PET 膜进行电晕处理(提高表面张力),或选择含少量反应性基团的改性硅油(如氨基硅油),增强与 PET 的结合力,避免硅油层脱落。
-
用量控制:过量涂布可能导致膜表面过于油腻,影响后续加工(如印刷、复合时的油墨 / 胶黏剂附着),通常涂布量控制在 0.1-1 g/m2 为宜。
综上,二甲基硅油涂在 PET 膜上的核心作用是优化表面性能,尤其在疏水、防粘、润滑等方面效果显著,广泛应用于包装、电子、建材等领域的 PET 膜改性。
